8月9日至10日,我国·晴隆县第十三届彝族“火把节”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举办,来自省表里的游客欢聚一堂,与当地彝族同胞一同感触一同的彝族节日气氛。
火在彝族中有着一同的含义,不只代表彝族的质朴温暖,也代表彝族儿女的热心奔放,更是彝族公民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精力指引。阿妹戚托小镇是晴隆县原三宝彝族乡搬家安顿点,寓居大众大多为彝族同胞,每年的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他们都会一同庆祝“火把节”。
作为彝族隆重、隆重、赋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从单纯的节庆活动,已逐步演变为“以火为媒”的文明大戏。
8月9日,夜幕降临时,在晴隆县塘边寨建立的祭火坛上,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点着熊熊圣火。
当晚,毕摩诵读起陈旧的彝族经文,祈愿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族兴隆。
据了解,祭火是彝族公民表达对火神、六合、先人、天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的方法。经过祭火,他们向火神恳求保佑庄稼丰盈、家庭幸福、社会调和。
当日,取来的火种,经过接力传递后,送到晴隆县三浮屠保存,比及8月10日(阴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当晚,将点着主会场的大火把,一同点着各民族齐欢共乐、互融相亲的炽热热心。
8月9日晚,我国·晴隆第十三届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之火把传递活动在二十四道拐举办,来自县表里的3000多火把传递人员沿着二十四道拐弯曲而上,构成壮丽的火光长龙。
“咱们一家5口人现已来了好几天了,一向就很喜爱贵州这一个区域,尤其是像晴隆这样民族风情浓郁的当地。好久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贵州晴隆这儿有火把节,所以特意带家人过来感触一下火把节的热烈。”从山东来的游客李小坤参与了点亮二十四道拐的活动,他激动地说,“太震慑了!榜首次参与这样的火把传递。”
当日黄昏时分,从塘边寨祭火坛取来的火种,在彝族毕摩的护卫下来到二十四道拐榜首拐,在此等候的传递人员排成长队,顺次点着手中的火把,从榜首拐动身,沿着山路弯曲而上,焚烧的火把点亮了全长四公里的二十四道拐,宛如一条长龙回旋扭转在山间。
“火对咱们彝族来说是一种吉利,它代表着期望。”彝族毕摩梁新敏动情地说,“期望可以经过火把的传递,把咱们的夸姣祝愿送给咱们,一同也期望可以经过这种方法,把咱们的期望之火传承下去,把咱们的彝族文明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咱们的彝族文明。”
8月10日,晴隆县在阿妹戚托小镇金门广场,一场古拙特别的彝族婚俗体会活动招引世人眼球。
活动现场,参与体会活动的姑娘们先后上台,将手中的绣球向后方抛去,男嘉宾们在台下你争我夺,争夺抢到更多绣球,迎娶“新娘”。
男女嘉宾结对后,“新郎”便和“新娘”跳起了彝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姑娘出嫁舞”,也便是现在咱们熟知的“阿妹戚托”舞蹈。随后,“新郎”背上“新娘”走向花轿,坐上“接亲部队”的花轿。
为了顺畅“成婚”,“新郎”和“新娘”还要喝下拦路酒,承受泼水祝愿,一同完成闯关游戏。
“我是从云南文山过来晴隆玩的,从抖音上看见晴隆有婚俗体会活动,就来参与了。这种别致的婚俗,曾经没体会过的,感觉晴隆公民很热心。”游客李秀容说。
据了解,火把节彝族婚俗体会活动从8月9日继续到8月11日,旨在营建稠密的火把节气氛,让游客们感触更多彝族风情,增强游客体会感。
8月10日晚,晴隆县以《源》《乱》《隐》《兴》四大章节的文艺演出,叙述搬家到阿妹戚托小镇彝族同胞的前史日子变迁,让游客感同身受的一同,也大喊过瘾,赢来台下阵阵掌声。
“彝族文明让人眼前一亮!”台下,一大早就从贵阳抵达晴隆等候活动开端的李婷玉激动地说:“今日的气氛非常好,节目也很有意思,也很用心。晚上的篝火晚会,我要多跳上几圈。”
舞台上,灿烂的灯火、悦耳的歌声,愉快的舞蹈、精彩纷呈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把五光十色的彝族风情与村庄复兴的高兴气味、民族盛会的愉快气氛展示得酣畅淋漓。
晚上九点三十分,火把节的重头戏——篝火晚会。彝族同胞和游客们一同点着火把,走向篝火晚会广场,焚烧的火把像一只飘动的“火龙”,被大众围成了一个长长的“火之廊道”。
熊熊的火焰点着了现场来宾的热心,他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围着篝火纵情欢舞、跳动,咱们用火相同的热心,纵情地开释自己。月光下,熊熊焚烧的篝火,像天上的繁星落到人世,整个阿妹戚托小镇成了火的国际、歌舞的海洋。
“这儿风景美、民风淳朴,我8月5号就来的,感觉现已深爱上这一个区域了,我要待到12号等一切活动完毕了再回四川。这次来晴隆参与火把节在朋友圈得到了许多朋友的重视,晴隆也成为了他们神往的当地。”特意从四川赶来参与火把节的丁正蓉告知记者。
点着吉利的火把,奏响动情的乐曲,跳动愉快的舞姿。晴隆火把节,凭仗其深沉一同的文明沉淀,每年都招引着很多省表里游客慕名而来“玩火”,感触民族文明魅力。本年阿妹戚托小镇就连续上演了火把音乐节、美食节暨旅行产品农特产品推介、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扮演等精彩活动,将彝家儿女的热心豪宕演绎得酣畅淋漓,让参与游客及当地大众沉浸在欢喜之中。(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邓忠胜 实习生 岑亚 杨艳)
凡“我国黔西南微信大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存版权,转载请注明“来历:我国黔西南微信大众号(微信号:zgqxnw)”。
本文为汹涌号作者或组织在汹涌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组织观念,不代表汹涌新闻的观念或态度,汹涌新闻仅供给信息发布渠道。请求汹涌号请用电脑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