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云南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联、楚雄州作家协会协办的“楚雄作家群”暨余继聪、段海珍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文学界专家学者对以余继聪、段海珍为代表的“楚雄作家群”的作品进行了解析、探索和研讨。
“通过这样的集体亮相,让更多的云南作家走向全国,从而开拓视野,对作品加以审视和反思,是云南省作协不遗余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体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表示,在党的十九大之前召开少数民族创作研讨会,正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楚雄在历史上曾是云南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域,具有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民族文化渊源。楚雄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3张世界级名片,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楚雄这片神奇的土地,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作家,形成了门类齐全、数量较多、实力较强、具有非常明显区域特征的“楚雄作家群”:楚雄现有中国作协会员13人,云南省作协会员104人,州县级作协会员466人。其中,农民作者有170人,彝族作者有159人,女性作者为183人。
“楚雄州文坛如大青树一般,历数十年而青碧如春,盘根远逾,愈长愈大,如群雕一般,矗立在滇中红土地上!”楚雄州政协原副主席、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马旷源说,“楚雄作家群”以彝族为主,数量众多,他们所写的多是本地题材,有浓郁的乡土味、民族味。因其熟悉且融入了自己的血和泪,因而有根、有源。
回族评论家马旷源,本身也是楚雄州较有成就的高产作家,著有《春水桃花旧板桥》《老木寒云满故城》《飞红婉转托春波》等作品集50多部。彝族老作家杨永寿也是高产作家,先后出版报告文学、诗集、小说集等25部。女作家黄晓萍的长篇小说《绝代》、报告文学《真爱长歌》等,在文坛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线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近些年,“楚雄作家群”中涌现出的中青年作家,其创作成就也不可以小看——余继聪、李学智、胡正刚、李夏等人的一批作品,荣获了冰心散文奖、梁斌小说奖、扬子年诗人奖、边疆文学奖、滇西文学奖等奖项。彝族作家张永祥(笔名:米切诺张)的长篇小说《建文帝与武定罗婺》,2015年被评选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彝族女作家段海珍的长篇小说《天歌》,2016年被列入中国作协“中国多民族作家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李学智的长篇小说《达布的金山》,被评选为2017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另有一批作家的作品,被列入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等。
“楚雄作家扎根彝乡大地,坚守文化家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文学的道路上开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之花,文学的光芒照亮了彝乡大地。”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晓梅说。
“楚雄作家群”的创作相当注重贴近时代、关注现实。“他们的创作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火热生活和人民的情感与心灵变迁的。”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说,如黄晓萍的报告文学《真爱长歌》,讲述了感动中国人物罗映珍用爱精心护理600多个日夜,最终唤醒植物人丈夫、缉毒英雄罗金勇的故事。“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也是一曲生命的礼赞!罗映珍这个真实人物的故事,可以感动所有的读者。”
少数民族文学是楚雄文学创作的优势。彝族作家张永祥的散文集《情感高原》荣获了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极大地激励了楚雄少数民族作家。
楚雄作家擅长从本地的、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中取材,写出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作品。对彝族文化、宗教、习俗等的书写,也是他们坚持的创作方向。如李长平的诗歌《毕摩祭》,表现了毕摩日常祭祀活动;胡正刚的散文《梅葛音乐:诗意的生活现场》,为读者介绍了美好而动人的古老彝语音乐梅葛,他还用诗歌和散文诠释了毕摩及其为亡灵祷告的《指路经》……
“70后”彝族女作家段海珍,因出版过短篇小说集《鬼蝴蝶》,给人的印象太深刻,鬼蝴蝶移作了对她的“美称”。任职姚安县文联主席后,人称“鬼主席”。由于熬夜太多,她的一双眼睛经常是红的。但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她出版了小说集《红尘宝贝》、散文集《到梅葛的故乡去》,2016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天歌》。
“《天歌》以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和云南汉族地方戏《花灯》为题材,反映了彝族的民族文化与宗教、爱情、死亡及灵魂的观念,展现了彝汉文化交融的场景,被认为是楚雄题材长篇文学作品的一个新突破。”李朝全说。
作为“楚雄作家群”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余继聪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出版了散文集《炊烟的味道》《收藏阳光》等。余继聪原是中学老师,因为痴迷于文学,近年来改投文联,主要进行乡土题材散文创作。
“割不断的乡思,忘不掉的乡味,诉不完的乡愁,挥不去的乡音,抒不完的乡情,这是读余继聪《乡村记忆》的第一印象。”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民族文学》副主编赵晏彪说,“那浓浓的妈妈的味道、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被他写神了,写醉了。好的文章是应引起读者共鸣的,他的乡土散到了。”
在著名评论家牛玉秋的眼中,楚雄散文四家(黄晓萍、苏轼冰、张永祥、余继聪)在年龄上形成梯队,已成后浪推前浪之势——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黄晓萍是社会的歌者,她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对楚雄山川万物、风土人情的热爱上;苏轼冰是生活的歌者,他的作品以平易质朴见长,不少作品的内容从题目便可窥一斑,如《喜爱南瓜》《难忘红薯》《看电影》《小人书》等;余继聪是一位文化的歌者,他承继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乡土的神韵,记录了当下乡村的心灵变迁;张永祥是民族的歌者,由于对民族身份、民族文化的自觉,使得他的散文在平易质朴中有了一种硬度。
“这种硬度是一种顽强,是一种坚持,是少数民族文化流传至今的基本依据。”牛玉秋说,“对于张永祥来说,威胁来自本民族文化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的消亡。他需要在城市与山村、汉族与彝族的双重对比中不断强化、发掘民族文化的滋养,保持一个民族歌者的自觉。”
在云南,近20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以雷平阳、夏天敏、潘灵、胡性能、刘广雄为代表的“昭通作家群”。如今,“楚雄作家群”也在强势崛起,成为文学界要关注和研究的“楚雄现象”。
“这种文学群一旦形成,便会制造出文学的‘马太效应’,从而使该地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全面崛起之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尹汉胤说。
“楚雄作家群”的强势崛起,不仅得益于楚雄是历史背景和文化、民族文化的沃土和富矿,彝族文化是楚雄的根和魂,而且还得益于这块土地上有着良好的文学生态。
楚雄州委、州政府历来重视文学创作、文化建设,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文学创作扶持专项资金;楚雄州文联出台了文学创作奖补、公开出版图书奖补、签约创作实施办法、文学创作扶持等9个文件扶持文学创作。
各级作协、著名作家对民族地区的重视、关怀和帮助,对“楚雄作家群”的形成也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作协长期关注、关心楚雄州的文学创作,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云南省作协2017年把推介宣传“楚雄作家群”作为重点工作,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著名作家邓一光,从2014年开始义务指导、帮助楚雄州文学创作……
“在云南这个多民族省份,出现了不同地域的作家群。他们就像多彩土地上出现的一个个小小高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叶梅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各民族作家的共同努力,使中国多民族文学早日从高原走上高峰。
在此次研讨会上,楚雄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楚雄州作协主席李茂尊也表示,目前,楚雄文学创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缺精品力作,缺拔尖人才;原创水平低,虽有丰富的创作资源,但不能很好反映其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讲不好楚雄故事;对作者的培养、创作指导、保障等还有差距。他指出,今后,楚雄作家要按照习“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要求,逐渐增强使命担当,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令人欣慰的是,在楚雄这片文学高原上,一大批文学新人正满怀自信和锐气呼啸而来。相信在楚雄作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楚雄州文学全面崛起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