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一年要生产将近400亿支笔,占领了全球80%的圆珠笔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圆珠笔生产大国。
然并卵,数字光鲜的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设备高度依赖进口,最后导致圆珠笔生产产业利润稀薄得可怜,平均下来每支笔赚不到1分钱!
如果不是总理亲自点名,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
今天中国终于造出了这个笔尖“皇冠”,经过严格测试,一些笔头企业慢慢的开始使用!
目前,中国一年要生产将近400亿支笔,占领了全球80%的圆珠笔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圆珠笔生产大国。
然并卵,数字光鲜的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设备高度依赖进口,最后导致圆珠笔生产产业利润稀薄得可怜,平均下来每支笔赚不到1分钱!
2016年初,总理在调研时说,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超过标准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如果不是总理亲自点名,我们真的难以相信,中国能制造出火箭、飞船、卫星、,却造不出一个小小的笔头!
笔尖分为两部分,小圆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但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
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球座体结构梗复杂,需要非常坚固,最困难的是球座体的碗口,也就是放小圆珠的地方,厚度只有大概0.4毫米,在书写的时候要承受较大的压强,如果所使用的材料不够坚固,那么很可能在数次使用后就会断裂。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着中国制造。
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
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
而难题就在于,这个配比找不到,没有工艺可以借鉴。所以,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
为了找到这个配比,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说,都是从一个成分的配比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炼,各种成分加入多少,这个次数没法统计了。
没有工艺可借鉴,王辉绵他们必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一点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
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用太钢原料产出的笔芯正在进行极限测试,在同一个角度下,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出现断线情况。这已经是对太钢产品的近千次测试。
现在,贝发笔业慢慢的开始向太钢批量购买笔头产品,在未来两年,将完全替代进口。
中国制造始终没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跨越,很重要的缘由是受制于材料科学落后。
对于材料科学,国家长期投入,而且投入不少,高校、院所、企业承担了不少课题,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时间和资金去坚持把一些产品做好、做精,而只是想如何扩大产能,减少相关成本,占领更多的市场,最后就陷入了价格战。
但现在,中国造出圆珠笔头犹如一股清流,会在整个中国制造业中扩散开来,敲醒制造业的大佬们,没什么能够在成为你不去创新的借口!
今天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明天,后天,中国制造业势必将会大步前进,变成真正的mad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