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视频
产品详情
联系方式
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书法的文化生态、书家的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当代书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入古不深、重技轻文、创新乏力、急功近利等,成为书法艺术界和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绍兴市政府主办的“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暨“绍兴论坛”学术主题系列活动在浙江绍兴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百名参展作者和来自全国的书法家代表共1000余人齐聚绍兴,寻源问道,共同围绕传统经典与当前书法的走向进行了一场跨越性对话。话题聚焦处,无不切中当前书法创作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
对传统经典书法的深入思考是一个永不褪色的命题。“‘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确立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源流’,一个是‘时代’。我觉得它既立足于传统经典和古代的名碑名帖,同时又把视野投射到当前的书法创作,其实就是一举两得,也是一翼两面的一个构思。”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表示,此次活动以这样的构思,将它们结合起来,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给当下追溯经典、追溯传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今天的书法,在其本身的艺术表达语言里面,其实已经做得很充分,但是与真正的经典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在陈振濂看来,古人满腹的锦绣文章和一流的笔墨挥洒,通常非常自然地融合,而今天我们面对的这个时代,缺乏这样一种融合的方式,也缺乏让它融合的那种冲动和欲望,因为“在一个展厅时代里,没多少观众会去听、去看这些文字里所表达的文义”,他们比较多的是在展厅里关注作者的笔墨形式。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历史认定,当代人要重新呼唤源流里面关于文史、文笔、文化,甚至关于文字这样一些方面的精神内容。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地发展,在展厅视觉和展览机制的主导下,书法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变。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陈洪武认为,传统书法的时代嬗变大多数表现在4个方面:其一,在展厅文化的影响下,书法的视觉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张扬,由此衍生而来的是各种增强书法视觉美的技术和手段;其二,体现在当下很多书家将书法当作“手艺活”来锤炼,从而使其由实用逐渐走向“纯艺术”;其三,在于现代与古典两种语言体系的困境,日常生活工作中所用的现代白话和简化字,与书法艺术中用的文言繁体的古典体系之间有相当的隔膜,想要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古典与现代两个体系中并不是特别容易;其四,体现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兴起与运用为书法在新时代的创变发展提供了可能。面对书法的时代嬗变,陈洪武表示,当代书法既要延续传统,又不能泥古不变,更不能丢失书法的文化本质和精神内涵。
中国书协近些年来举办了很多展览,对于当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最近几年也日益意识到,当代书法队伍在重视技巧的同时,忽视了文化内涵的支撑作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刘恒直言:书法界必须在练习技巧、追求形式感的同时,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充实作者自身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有自主创作文辞的能力。
书法是以汉字作为创作基底的,这就决定了在历史上,它一定是和文密切关联在一起。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认为:“我们在面对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你可忽略文本的意义,但它永远会在场,当你需要再对这件作品进一步解读的时候,文本的意义一定会出现,它永远都不可能逃出一件书法作品的场域,这是先天性所决定的。”叶培贵认为,语义和笔墨在创作中形成了一种内在共生关系,并且由于语义和笔墨的共生,最后印证出书写者的那种情感。“文和墨是可完全共生的,很多时候,甚至是文激发出墨的表达,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艺术情感传递。”
书法艺术不单单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更是一种基于视觉感受的人文艺术。古代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除了书写技巧、气息、风格,吸引人、感染人以外,其文字内容,多数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厦门大学教授陈胜凯阐述道:“书法艺术创造越是到了后期,需要的修养也就越高,从笔墨技巧拓展到审美格调等外延,此阶段除了艺术家的见识之外,还需要强大的文化积淀作后盾,每个点画,都应该回归文化符号的意义。”
因此,对书法而言,读书和提升素质就是一种进化过程,就是使书法作品具有文化感与思想性,超越技法与形式迈向更高艺术阶段的保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认为,在书法创作中,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应该用笔墨来写精神、写思想,来呈现美。他说:“书家既应该注重怎么写,也应该重视写什么。写什么和做什么与文化素养、文化立场、审美爱好都紧密关联。一个书家以什么理由,选择或者拒绝书写什么样的内容,可以鲜明体现出他所秉持的文化立场。”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我们该清醒地意识到,今天我们为何必须面对经典。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说:“中国书法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字体、风格和流派,主要是因为古代的文人、书法家一直在创新发展。今天,咱们不可以只是简单地继承他们留下来的名碑法帖,更重要的是继承他们的创造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象征符号,书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力量,新的时代需要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跨越时空与新时代的精气神相呼应、相协调。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讲话中表示:书法精神要与时代同步,要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新时代书法工作者要拿出‘与古人比肩’的魄力和勇气,读懂新时代,投身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濡墨染翰书写新时代”“将个人情怀融入家国命运,用凌云健笔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中国书法的辉煌成就,基于书写的历史发展和积淀,是与中国文化休戚与共的特殊的民族艺术形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认为,传统不可能固化在已有的方式之中,传承中要发展,发展中有提高,只有在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传统艺术才能永葆青春活力。针对当代书法中已成为常态的跨界现象,他分析道:“跨界是当代社会与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跨界能开启创新,也能在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方面引导新的发展或启迪新的品类的产生,可是,如何在跨界和利用等不同层面上保护传统书法的健康发展,维护它的独立性和自身的价值,却是当代遇到的大问题。不能因为跨界的利用而颠覆了本体的存在,也不能因为跨界而导致没有边界的任意发展,更不能因为跨界而忽视了文化根脉的存在。”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每一代书法人共同的话题。作为新时代的书法实践者,必然走在继承和创新并行的路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晓云认为:“新时代下,每一位书家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也有自己的能力和成长,我们别背上传统的包袱,同样,也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我们该放下包袱,利用当代先进的学习与传播方式,补上自己的短板,继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不忘艺术初心。”
论坛主办方表示,“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是继2018年“乌海论坛”之后的一次以艺术史、文化史为依托的综合性学术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古代篇、当代篇、绍兴论坛三大部分,由五场展览、两场论坛组成。古代篇由“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和“王羲之研究成果展”3个专题展览组成。当代篇延续了“创作”“学术”“批评”交融并举的新模式,包含“文墨同辉——历代经典法书中的翰墨文章”与“我书我心——当代书家的文本表现”两个展览。绍兴论坛包括“王羲之与二王学的构建”和“从源流时代到十二届国展”两个主题研讨会。正如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所言:论坛秉承“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创作导向及理念,将王氏书法、历代传承、当代发展等系列作品置入统一展示场域,力图以古鉴今,以今绎古,既用创作进行体验,又用理论加以阐释,在深度挖掘书法经典的基础上,深刻呈现当前书法创作的现象,引导书法界审视传统与创新、时代与精神的问题库,为创作具有新时代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提供崭新契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官网
阿里店铺
阿里店铺
版权所有 安博(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宁川东路96号 移动电话:13857621608 电话:0576-84757788 传真:0576-8473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