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视频
产品详情
联系方式
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却没办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
在2015年11月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里,贝发集团(文具)董事长表示:
每年,全国有约400亿支圆珠笔下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2016年1月4日,总理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他透露了一个“秘密” :“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超过标准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笔尖钢我们一般说的就是笔头部分。我进入制笔行业以来,笔头不锈钢材料都是从日本进来的,不仅是国内,国外的制笔材料不锈钢材料也是日本的。”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但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每年要生产380亿支笔需要用一吨12万美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
也就是说,笔尖的问题不攻克,中国生产圆珠笔越多,对国外竞争对手的帮助也就越大;反过来国内产业更难自主发展。
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
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
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用太钢原料产出的笔芯正在进行极限测试,在同一个角度下,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出现断线情况,这已经是对这一产品的第六轮测试。
仁达方略认为,除了技术困局之外,还因为仿制快、利润微,国内快钱环境下的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
比如,圆珠笔头的生产对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超高标准吓退了绝大多数制造商,“不得不”去恶性模仿、恶性竞争。
笔头上不仅有小“球珠”,里面还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有关专家这样认为,每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常规使用的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一个小小圆珠笔,问题就这么多;其反应的问题,也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重大问题。
科技创新的步伐不能停顿,应加大投入完善产学研平台,我们的制笔技术在提升,国外也在不停进行技术更新,要坚持不懈的追赶超越,还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都是中国从一个制笔大国走向制笔强国必不可少的。
2015年11月,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制笔大王”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提到了一支圆珠笔的制作的完整过程,他坦承国内制造圆珠笔的设备至今仍靠瑞士进口的现状。
之后,有“中国制造”情结的格力董明珠当即许下承诺:“一年之后,这种设备我负责交给你。”
虽然最终,她因为缺乏部分材料,无功而返;山西太钢攻克这一难关,更是直接使她继续赌约变的不再有意义。但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大规模使用完全国产的圆珠笔这个喜讯当前,想必董明珠更愿意看到自己的赌约被破吧。
中国制造业的演进发展,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不断学习改善逐渐强大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摆脱经济滞涨、扭转本国制造业颓势,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推行里根经济学、撒切尔主义,通过政府减税、放松管制,成功挽救了本国制造业,刺激美国和英国经济复苏。
历史进入2017年,中国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战和持久战(人民日报),经济社会的发展遭遇到“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两大世界难题,落实“中国制造2025”面临空前压力与挑战。
中国制造成本开始大幅攀升,迫使一些本国制造和外资企业外迁越南、印度等国家,中国制造业日渐空心化,“世界工厂”地位逐渐淡出或将成为历史。除此之外,“中国制造2025”还面临“德国工业4.0”、日本制造、“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等制造强国战略对决与竞争。
客观来讲,中国制造业一直处在全球制造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从目前“2.0”进入“4.0”跳跃式“升级版”,面临产品附加值低、高品质人才缺乏、研发技术创新投入短缺、知识产权保护、制造体系模式急需创新等诸多问题或挑战。
在这个前提下,中国制造业故步自封、沿袭原来制造模式,必然会加剧“产能过剩”,导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本增加;同时生搬硬套“德国工业4.0”等模式,也肯定遭遇到水土不服问题。其结果就是,恶性循环,看不到出路。
在这场关乎民族复兴、国家命运的战略角逐中,“中国制造2025”能否PK“德国工业4.0”?破局之道的关键,在于从圆珠笔尖看出工匠精神的所在。
仁达方略建议,落实“中国制造2025”,须看清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所依赖外部环境变化的大趋势,丢弃中国制造“山寨”式思维方法,重塑“中国制造”内核,敢于打赌,善于攻坚,不畏困难,精益求精。今天的400亿个笔尖,远远不足,但揭开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树立了中国制造全面破局的信心。
官网
阿里店铺
阿里店铺
版权所有 安博(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宁川东路96号 移动电话:13857621608 电话:0576-84757788 传真:0576-8473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