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3857621608

新闻资讯

News

最精美《大隨求陀罗尼经咒》亮相永乐夏拍:佛教密宗影响了印刷术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3:49    来源:安博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8月8日,永乐拍卖在北京皇城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模勒之光大隨求陀罗尼经咒”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永乐拍卖、国家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的周心慧,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研究所、中国印刷博物馆等多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一件《大隨求陀罗尼经咒》的历史创作时期、印刷技术、文字图案、佛教文化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

  据介绍,这件《大隨求陀罗尼经咒》也是“LEPRÉLUDE前奏丨永乐夏季拍卖会”即将登场的拍品。据此前消息,本次夏拍将在8月17日至18日于北京四季酒店5层开拍,目前正在预展之中。永乐方面表示,此件拍品经专家鉴定,初步判断为8世纪至10世纪的刻本,镌刻细腻,印刷繁复、填色鲜艳,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十多件作品里最为精美的一件。

  李东溟在会议现场介绍,这件《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出自陕西,打开以后因为粉化,在当地装裱。实物为刻本,初步判断为8世纪至10世纪。文字以悉昙字体写成,有一定识读困难。据现场援引资料介绍,《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在印度、尼泊尔、吉尔吉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日本都很流行。梵语源本的形成时间大约在6世纪晚期。693年由宝思惟等人译为汉语,后又有不空译本,因不空的推广而盛极一时。目前在国内发现的《大隨求陀罗尼经咒》绘本、印本、铭文有二十余件,分布范围遍及陕西、江苏、新疆、云南等地。《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对研究唐代密教图像、早期印刷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关双喜也在会上谈到,“唐代密宗出现以后,俗称的经咒就是‘护身符’。护身符大部分都是在青铜臂上,盒子里边是平的,半圆的,打开以后跟正方形手绢大小一样。从目前陕西出土看到的这么多东西,大部分在臂钏上的小铜盒里。”

  约在公元7至9世纪间,印度佛教中的金刚乘逐渐传入东南亚、东亚地区。合称“开元三大士”的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于长安弘扬密法,被视为唐密的开端。其中,由不空所译的《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隨求陀罗尼经》(简称《大隨求陀罗尼经》),也随着密宗的传开和深入,而逐渐流行开来。“陀罗尼”一词源于梵文(dhāraṇī),是一种经咒,又称“总持”,多以梵文写成。在不空所译的《大隨求陀罗尼经》中,提到“若有书写带佩于身,常应诵持深心思惟观行,能除恶梦不祥之事,一切安乐皆得成就”。因此对于信众来说,书写、诵持陀罗尼经咒,便能得到护佑、积累功德。

  在宝思惟译制的《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中,也曾提到,对于这部陀罗尼神咒经的持有者来说,“若能书写带在颈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胜清净。”也能得到的护佑,消除病痛苦厄,从此获益。

  对于该陀罗尼经咒的构图形式,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提到,在唐代流行的《大隨求陀罗尼经咒》中间是圆的,旁边的经文是方形,边上绘有图像。虽然装裱打乱了本件陀罗尼经咒的形制,但专家们仍然从能清楚看到的图像上对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针对这件陀罗尼经咒上的图像,首都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古籍专家周心慧谈到,“……从佛教造型来看,很有浓厚唐代佛像的特点。”周心慧认为,该作表现了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特征,而且佛像造型不像后来那么庄严,比较娟秀,“唐朝造像有一句话叫‘似菩萨’,面目比较圆、眉毛比较长,鼻梁比较窄……台基座6脚、8脚都是唐代造像。”

  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黄春和从此件陀罗尼经咒的佛像特征、用色及图像的大小等,判断其可能为晚唐五代时期的作品,“晚唐的勾线造型非常规范,勾线严谨细腻,造型很规范、很端庄。这些造型变得世俗、线条粗一些,写实性强一些。所以应该接近晚唐五代的风格。加上彩也是接近晚唐五代,可能更多一些彩,在唐代没见过,那些陀罗尼基本是黑白,没有加彩的……”

  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员李英则更为关注这件印本作品的印刷史价值。图像之中出现的“印-李-大”三个汉字引起了她的浓厚兴趣。李英认为,经咒的受持者因为供养的需要,所以要亲自填上自己的姓名。因为不是专业的抄经写手,所以写字水平并不高。

  李英提到,耶鲁大学艺术馆也收藏了一件约为9世纪至10世纪晚期的类似藏品,保存于一枚圆型铜盒中。该藏品最初于河南发掘,后经柏林转到纽约,最终被该艺术馆收藏。在这幅作品的中央绘有菩萨及供养人,并写有“受持者魏大娘一心供养”的字样,而目前也已发现与此署名类似的经咒还有四件。李英还提到,在唐朝时期成都和西安是最重要的两个印刷基地,大部分面世的唐朝印刷品都来自这两个地方,因为成都保存起来较为困难,故而西安出土(唐朝印刷品)相对多一些。

  那么,此件《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到底出自何年代呢?参加会议的专家建议可以从研究的角度,对用纸进行仔细的检测,以知道更多当时的造纸材料、颜料、印刷等历史情况。

  《大隨求陀罗尼经咒》作品为何会引发如此热议?事实上,陀罗尼经咒作为一种流行的佛教文献,因其在宗教信仰中具有的特殊意义,而受到信众的追捧。除以梵文书写和收藏于铜盒中以外,也被收藏于佛塔中。例如,在日本奈良发现藏于百万塔中的汉文印制陀罗尼经,约为公元764至770间制作并供奉。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中也发现了藏有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汉文印本,曾因是不是能够据此证明印刷术起源于朝鲜半岛,而引起学者们的激烈讨论。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就曾在相关研究中提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中国的密教经咒,在进入唐代以后有大批新的相关“经轨”被译成汉文。在唐朝出现的印制梵文陀罗尼经咒,应以汉译本的流行为前提。因信奉者认为梵文经咒更具有法力,而受到追捧。而由于普通民众一般无法书写梵文,所以就借用源于印度的捺印佛像技术来印制陀罗尼经咒,以满足信众的需要。而印制梵文陀罗尼经还不是真正的雕版印刷术,后者的发明和应用还要更晚一些。由于经咒文字所需版面过大,因此由捺印改为印版朝上放置,铺纸印刷。辛德勇认为,唐开元年间之后佛教密宗的全面兴盛,是决定印刷术产生时间的重要的条件。

安博

13857621608 

 

首页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